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凯尊汽车俱乐部地址 > 新闻动态 > 辅佐曹操, 追随刘备, 效力孙权: 三国哪位老板, 最适合打工人?
辅佐曹操, 追随刘备, 效力孙权: 三国哪位老板, 最适合打工人?

发布日期:2025-09-08 11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84

  

都说“乱世出英雄”,很多人都有一个穿越梦。

假如把你送回诸侯争雄的汉末三国,作为一名汉代打工人,现在你手里有三份offer:曹魏集团CEO曹操、蜀汉创业公司老板刘备、江东集团继承人孙权。

选对了荣华富贵封侯拜相,选错了小命难保炮灰一枚,哪位老板才是你的理想归宿?

注意,本文依据的是陈寿《三国志》及裴松之注的真实史料,而不是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的艺术虚构。

所以,这不是一道无聊的历史假设题,而是你内心职场性格的测试题,选择不同的老板,也是选择不同的职场价值观。

准备好了吗?

我们的穿越正式开始。

曹魏集团:高压高薪的狼性文化

老板:曹操,结果导向型的强势CEO

曹老板的企业文化主打一个"唯才是举,业绩说话"。

建安十五年(210年),曹操颁布《求贤令》,明确提出“唯才是举”的用人方针,哪怕你是“不仁不孝”之人,哪怕你有职场污点(“盗嫂受金”),只要有“治国用兵之术”,“吾皆得而用之”。

你能搞定KPI,就给你升职加薪。

从历史的眼光看,曹老板这种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的人才理念,首次打破了两汉以来“重德轻才”的传统,许多寒门子弟、底层草根有机会脱颖而出,能力突出者晋升迅速,这在当时堪称革命性的管理学创新。

这种"结果导向"的管理哲学,让曹魏集团成为三国时期的头部企业,市场占有率高达60%。

你可以看不起曹老板的道德,但冷静下来想想,我等即使穿越回三国,大多不会是王侯将相,不会是三公九卿,更大概率是个乱世小平民,哪有那么些主角光环?

曹魏集团这种不限出身的招聘制度,“周公吐辅天下归心”的态度,反而才是底层的出头机会。

曹魏集团优点:晋升快,福利好

三国之中,曹操麾下最是人才济济,“五子良将”中的张辽、乐进、于禁、张郃、徐晃,个个都是出身自降将或寒门,却都能被曹老板破格提拔获得重用。

特别是张辽,原本是吕布的部将,归降后深受曹操信任,最终在合肥之战大破孙权,打出“张辽止啼”的赫赫威名,直接被提拔为征东将军,食邑增加到2600户,这相当于从部门经理直接晋升为集团事业群副总裁,还给配了股权激励。

曹老板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相当于现代职场“借董事会资源扩张公司势力”,因此公司制度也最为完善,《败军令》规定"败军者抵罪,失利者免官",人事制度那叫一个赏罚分明,像门口的打卡机一样精准。

有次曹老板自己的车开进了麦田,当场"割发代首",还发了个圈认错。

这波"老板带头遵守公司制度"的操作,该说不说是有点作弊,但毕竟自古以来“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”就是个伪命题,老板肯放下傲娇身段认错,已经挺能刷员工好感度的了。

曹魏集团缺点:内卷严重,PUA大师

曹操性格极度自私,猜忌心非常重,宁可我负天下人,不能天下人负我,宁可毁了全公司,不能我受一点伤,白茶清欢无别事,总有刁民想害朕。

曹老板“梦中杀人”的段子,虽然出自《世说新语》,但史书记载他确实杀了边让、孔融等"不听话"的员工,堪称"三国版马斯克",曹老板梦中杀人,马老板线上裁员,你永远猜不透,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,下一个被干掉的是不是自己。

所以在这种高压环境下,员工精神压力巨大,职业生涯随时中断。

例如杨修,因为过度解读老板随口一说的"鸡肋"暗号,耍职场小聪明,结果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,惨遭曹老板被当场开除,还上了《三国志》职场案例反面教材;

再如老臣荀彧,作为曹魏集团"首席战略官",曹老板的早期创业合伙人,兢兢业业追随老板30多年,只因晚年反对曹操"进魏公"的职业规划,就被曹老板调离权力中心,变相"优化"到了边缘部门,最终“以忧薨”。

从现代职场角度看,曹操像是某家高速发展的科技公司CEO,重视效率和结果呈现,可以给员工最大的授权、最充分的发挥空间,要钱给钱要人给人。

但也要求你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高度认同,老板不能容忍任何人挑战权威,能力与听话缺一不可。

现代职场对应:这种高风险、高回报的企业,如果你抗压能力强,渴望通过努力赚钱,对老板私德没啥执念,是个目标导向的奋斗者,那曹老板就是你职场中的贵人。

但要记住:在曹老板手下打工,别碰老板的权力红线,更别妄想上班摸鱼,毕竟一个"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"的老板,怎么容忍你到点下班?

蜀汉创业公司:情怀驱动的兄弟文化

老板:刘备,用"梦想"给你画饼的魅力型创业老板。

刘备的领导风格与曹操形成鲜明对比。

《三国志》记载刘备与关张“寝则同床,恩若兄弟”,尽管后人评价他“大忠而似伪”,但不得不说,刘老板不管是摔孩子还是哭鼻子,他天生具有独特的领导魅力,特别擅长员工情绪管理,团队凝聚力建设一流。

而且,刘老板虽是皇室贵胄,但起步相当低微,从"织席贩履"的个体工商户,干到500强蜀汉集团CEO,他的创业故事可以列入哈佛MBA企业家经典案例。

后来蜀汉企业能三分天下,与刘备最擅长用情怀凝聚团队是分不开来的,这种老板,简直是HR口中的"最佳雇主"模板。

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记载,刘备临终托孤时,对挖来的“行业大牛”诸葛亮说:“若嗣子可辅,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

这种超越君臣的极致信任和授权,放眼中外历史都很罕见,不管刘备当时是真是假,能说出“我娃不行,你废了他”这种话,着实是最能打动员工的软肋,心甘情愿为老板卖命。

如果穿越回三国,你又是个性格敏感,专业能力强的人,那抓紧来入职蜀汉集团,毕竟曹老板能让你挣钱,刘老板能让你开心。

蜀汉集团优点:企业氛围好,团队凝聚力强

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给刘备写的评语是“弘毅宽厚,知人待士”,尽管《三国演义》有些夸张描写,但刘备的公司确实具备非凡的职场魅力和凝聚力。

比如你看刘老板的核心团队,哪怕是在创业初期颠沛流离,却总能吸引优秀人才追随。

武力值“万人敌”的关羽、张飞,自刘备卖草鞋时便誓死相随,关羽更是放弃了曹老板的高薪挽留,千里走单骑也要回来,这在现代相当于拒绝了行业龙头企业,跳槽回一穷二白的初创公司;

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,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刘备一眼,毅然决然离开势力强大的公孙瓒,而投奔实力弱小的刘备;

诸葛亮出山时,刘备已经46岁,而诸葛亮才27岁,一身才学桀骜不驯的学术大牛,隆中一对天下后,就能够心甘情愿放下“卧龙”的身段,投身凡尘俗世,两朝开济老臣心,六出祁山七擒孟获,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。

为什么?

因为刘老板精于员工情感管理,最擅长拿捏人性的弱点,卡耐基读完都得给刘备磕个头。

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,刘备咋说的?

"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"(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),气氛都烘到这了,鱼水情深,把老诸感动得,当场签下《终身劳动合同》,我是卧龙,您是真龙啊,我亲爱的主公。

赵云救阿斗后,刘老板咋表达感谢的?

不是直接感谢员工救命之恩,因为再多的感谢,本质上都是在“关心孩子”而不是“关心员工”。人家刘备直接把孩子摔地上,还说"为此孺子,几损我一员大将"。

看懂了吗读者们,这才是高手,这才是老板,这才是关心我的员工,这才是表达“员工利益高于一切”的正确话术,注意,这波操作,不是为了感动小赵,而是给所有在职员工看的,这可比任何团建都管用。

蜀汉集团缺点:战略混乱,任人唯亲

创业公司最大的问题就一个字:穷。

刘老板前半生"五易其主",带着团队四处流浪,堪称"三国版共享办公先驱"。从小沛、到徐州、到荆州,直到拿下益州才算稳定,但福利待遇始终不如曹魏。

例如关羽镇守荆州多年,说起来也是集团二把手、联合创始人,但工资条上的食邑才500户,比隔壁张辽差了五条街。

而且,刘备前半生缺乏稳定清晰的战略规划,团队就一个“匡扶汉室”的空泛愿景,至于怎么匡、匡谁,刘关张三兄弟都属于是外行。

根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刘备直到遇到诸葛亮,隆重那么一对,才获得系统性的企业战略构想路径,后续的企业运营事无巨细,几乎全是靠着CEO诸葛军师“大智而近妖”的谋划。

至于刘备更像是董事长的角色了,只负责签字同意,关张更不必说,动手可以,动脑子的活儿,就只会“俺也一样”了。

其实穷不可怕,蜀汉最要命的问题是"任人唯亲",老员工圈子过于排外。

作为企业创始员工,桃园结义的刘关张三兄弟,形成了紧密的核心小圈子,工号排序001、002、003,注意,这是蜀汉集团最核心的小团队,已经超越了君臣之义,哪怕诸葛亮赵云也进不去。

再往外延的决策层,才是刘关张+诸葛亮赵云,“五虎将”中后来的锦马超,虽然在西凉名望极高,但归降后却一直被闲置;黄忠虽然立功封侯,却一辈子也没能跻身决策层;

刘备早期核心团队以涿郡元从和荆州士人为主,后来入职的比如法正虽然得宠,被陈寿誉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,“凤雏”庞统虽与卧龙齐名,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,这两位谋士也是死后唯二被刘备哭坟的,但是他俩始终都未能超越诸葛亮的地位;黄权被迫投降跳槽到曹魏后,刘备没追究竞业协议,而是自责“孤负黄权,权不负孤也”,也反映出了刘老板自己也知道蜀汉用人圈子封闭的弊端。

反倒是关张二人牢牢垄断核心业务,这俩人除了大哥,谁也没看得起过。就好比你公司里两个最老的员工,老板也宠着,新人已经没晋升空间了。

关羽素来傲上,看谁都是插标卖首耳,不团结同事,在华容道因个人情感牺牲公司利益,放走了竞品公司老板;张飞更不必说了,性格缺陷非常明显,他如果是你领导,那是个很痛苦的差事;而接近诸葛亮的马谡这种"关系户",反而被破格提拔委以重任,最后导致街亭项目崩盘,完美诠释了"兄弟文化"的弊端:不看能力,只看工号。

从现代的视角看,刘备像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创业公司老板,善于用个人魅力和情感维系凝聚团队,但公司战略和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弱,且“老员工”形成的内圈文化牢不可破,刘关张诸葛等高层决策权太大,让新鲜血液没有机会施展抱负,这也是蜀汉后期人才断层的原因之一。

现代职场对应:刘备这种企业,适合有理想、能吃苦的初创团队成员,比如加入早期创业公司的技术大牛,或者是不太把工资放在第一位,就图一个上班开心、发挥专业的去处,那这里适合你。

但是说归说,作为打工人,可以吃得苦中苦,但不能一直苦苦苦,要警惕老板画的大饼,可能比"上市期权"还难兑现。

江东集团:家族企业的中庸之道

老板:孙权,平衡术大师的办公室政治

人们谈论起三国,总是以魏、蜀、吴排序,一方面是孙吴所在的地区,有长江天险,相对远离战场中心,另外更直接的原因,也在于孙老板偏安一隅,既没有曹丞相的野心和资源,也没有刘皇叔的血统和魅力,心态上偏中庸守成一些。

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评价孙权“屈身忍辱,任才尚计,有勾践之奇”,孙老板接手江东集团时才19岁,相当于"00后继承上市公司"。

没办法嘛,老爹死的早,老哥挂的快,孙老板更像是个作为继承父兄基业的“厂二代”,想着守江山,不想打江山,缺一些初代创业者们抢地盘的开拓进取精神。

但孙老板也并非庸才,毕竟也是江东小霸王,大家族培养的孩子,他的用人风格和权属手腕还是可圈可点的。

和曹老板一样,孙权的企业招聘员工也是不论出身。比如吕蒙就是大头兵出身,最终草根逆袭被提拔为大都督;陆逊出身江东士族,也被委以重任,抗起了后期对抗刘备集团的大旗。

江东集团这种兼容并蓄的人才策略,使东吴的高管队伍保持着活力和多样性,既有张昭这周瑜样这样可托付的老臣,也有吕蒙陆逊为代表的年轻后起之秀。

在权术手腕上,孙权不愧于自己的姓名。

孙权在执政初期,当时老哥交给他的一摊子是:内有江东士族与淮泗将领的矛盾,外有曹操和刘备二者恩威并施的双重压力。

这时的小孙总,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:

他一方面重用张昭、周瑜、鲁肃等兄长旧部,另一方面提拔吕蒙、陆逊等年轻嫡系,同时拉拢顾雍、陆逊等江东大族,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杂技师一般,维持各派系力量的微妙平衡。

包括后来挥剑斩桌案,否决“带投大哥”们投降曹操,毅然决然联刘抗曹,老二老三战略合作应对老大的市场竞争,最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,守住江东祖辈基业,跟现在中俄合作一样的智慧。

江东集团优点:铁饭碗,福利待遇好

孙老板对员工的任用较为稳定,张昭、顾雍等重臣都得以善终,也不会动不动就裁员,职场安全性相对较高,如果你想找个企业交五险一金,混个社保养老退休,江东集团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在管理上,江东集团堪称"国企作风",员工幸福感比较强。

举个例子,《三国志·周泰传》记载,有一次孙权给老将周泰开生日party时,当场让他脱下衣服展示伤疤,每一条伤疤孙总都如数家珍,边数边哭边说"卿为孤兄弟,战如熊虎",这波情感激励,比发50万年终奖还暖心。

而且相对蜀汉来说,孙老板的公司晋升看重资历积累。

陆逊从基层干起,30岁就当上大都督,相当于35岁前晋升公司高级合伙人,这种企业文化对年轻人相当友好,不会说过了35岁,就把你优化了。

但有一点,在江东集团,你得酒量好,江东的职场酒文化就是你得能喝,是兄弟,就干了。

江东集团缺点:派系斗争,老板晚年多疑

豪门家族企业的通病,在孙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晚年的孙权也不可避免醉心于"办公室政治",就像吴国境内的那一江秋水,表面风平浪静,水下暗潮汹涌。

他冷眼旁观"二宫之争",放任太子党和鲁王党互撕,最终导致陆逊、顾谭等高管被牵连,资源内耗,一地鸡毛。

更要命的是孙老板的"PUA式管理",他对老臣张昭是又打又拉,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,这边回忆往事“内事不决问张昭”,转眼又对老头子玩冷暴力,气得老张"闭门谢客",孙权敲不开门,居然让手下放火烧门……

这在现代,相当于你给老板提了个意见,老板一生气就砸了你家防盗门,简直是职场噩梦。

现代职场对应:实话实说,其实江东集团最适合追求稳定、朝九晚六、拿死工资的职场牛马,堪比现在事业单位员工。

就像我们年轻时一样,年少轻狂瞧不上考公考编“一眼望到头”的稳定生活,长大被社会毒打、被老板裁员后才知道,对大多数人来说,能一辈子安安稳稳是多么可贵。

当然,在孙老板手下上班,就跟办公室政治一样,你得学会"站队艺术",职场小白一旦站错了队,你就是派系斗争的牺牲品。

终极选择:三国职场适配测试

如果你想做销售冠军:选曹操

曹老板的"唯才是举"最适合销售人才,不在乎你的出身,更不在乎你的手段,曹老板只看结果,郭嘉酗酒好色照样当"首席战略官"。

就像现代公司里的销冠,哪怕你天天迟到,只要能搞定核心项目,就能拿期权,曹老板绝对舍得给钱。

如果你是技术大牛:选刘备

刘老板的"情感管理",能让你死心塌地跟着他混,工资什么的另说,至少每天上班都是干劲十足,刘老板也舍得放权让你实现抱负。

关羽单骑千里的忠诚度,放到现代就好比是首席技术官,放弃竞争对手年薪500万,自带电脑也要跟着老东家吃土。

如果你是行政人才:选孙权

江东集团的"稳定氛围"适合追求“work-life balance”的人,虽然晋升慢,但是人家福利好、压力小呀,还能兼顾家庭,上班就摸摸鱼看看报,不打卡不冲KPI。

江东气候也比中原和蜀中更宜居,就像现代的国企行政岗,适合养老型职场人。

结语:没有完美的老板,只有合适的牛棚

陈寿在《三国志》里总结得很好:曹操"非常之人,超世之杰",刘备"弘毅宽厚,知人待士",孙权"屈身忍辱,任才尚计"——三位老板各有优劣,就像现代职场的三种典型领导:高压型、情怀型、中庸型。

说到底,选老板就像谈恋爱,适合自己最重要:

能忍受曹老板的"狼性文化",就能享受头部企业的高薪;受得了刘老板的"画饼充饥",就能每天有收获满满的价值感;忍得了孙老板的"办公室政治",就能安稳摸鱼到退休。

最后,送打工人一句忠告: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高薪、开心、安稳更不可兼得,适合自己的,才是最好的。

回到开头的问题,看完三家公司的职场测评,如果你穿越回三国,你会选择跟哪个老板?



上一篇:公园深处, 不敢去了
下一篇:没有了